找到相关内容107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何谓真正的佛法?

    正确的道路,获得真实的成果;执持似是而非的相似法,附佛外道的邪法,就会走向歧途,到头来不但不会获得真实的成果,还会走火入魔。当今,无论在宗教界,还是在各种法门,各种气功组织当中,因为迷心外求,贪著幻境,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3594784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59)

    角度说明:我们不应贪著身体?请具体分析。   430、请从因、本体、果的角度分析:身体与心是他体的。   431、有些人认为身体是心的因,因为身体受损时心也有所改变。请以理证遮破这种观点。 ...尊者与普明尊者则将此作为连接文进行宣讲。不管怎么样,我们都不应该贪著身体,否则活着的时候贪著,死后为什么不贪著呢? 下面用拟人的手法,将身体、执著身体的心、对治执著身体的智慧这三者,以对话的...

    著:无著菩萨  译讲:索达吉堪布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2119158416.html
  • 缘起——随顺众生

    因为你的这个见解错误了!---你不贪著于染,但是你还贪著于净,所以你还是不净,你这个六道还是出不了;何况你还未必是真的离染!而且因为你的种种讲法,断送了很多人亲近佛法的机缘,断送了佛陀苦心建立的摄受...

    吉祥果

    |随顺众生|烦恼|方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12/2154574905.html
  • 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

    我们的贪著越来越大,妄想越来越多,从而对修行构成巨大的障碍。尤其当我们缺乏相当的定力时,更需要以简单的生活来减少物欲,借助环境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心。   3、积聚资粮 广度众生   菩萨道的修行与...的能力帮助众生。但前提是不能有贪著之心,否则就不是菩萨的境界了。   与财布施相比,法布施才能令众生真正地离苦得乐。法布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,一是生存技能,一是佛法真谛。对于生活无着的人来说,物质救济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0540635.html
  • 佛教的头陀苦行法

    住的贪著,以及贪嗔痴烦恼等。《大乘义章》十五说:   头陀胡语,此方正翻名为抖拣,此离著行,从喻名之。如衣抖拣能去尘垢,修习此行,能舍贪著,故名抖拣。   头陀译作抖拣,这是从譬喻而言,通常我们衣服上有了尘垢,经过抖拣就会干净,同样我们有了贪著,有了烦恼,修习头陀行之后,就能远离。另外,《玄应音义》、《瑜伽伦记》以为头陀正音是杜多,译曰洮汰、译曰洗浣等,都很清楚的说明了头陀一词的含义,也就是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3541166.html
  • 受蕴

    这是依五识相应的关系来说的。乐心受、苦心受、不苦不乐心受,这是依意识相应的关系来说的。舍心受并包括七八二识。第四位有第四和第五两类。第四类三种:即乐有味受、苦有味受、不苦不乐有味受。味是贪著,有味受即自体爱相应的受。这是约攀缘自己内身起味著的染行相来说的。第五类有三种:即乐无味受、舌无味受、不苦不乐无味受。无味是无贪著,即自体爱不相应的受,这是约缘虑自己内身不起味著的清净行相来说的。第五位有第六和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548283.html
  • 悲心的所缘与行相,心之力量难思议

    这是经由学习苦谛教法发展而来的。因此,中士道修苦成为引发大悲心的重要基础。  弥勒菩萨在《大乘庄严经论》中,讲述了十类悲心所缘。  一、炽燃众生:“炽燃”指欲火炽燃,即贪著五欲的众生。欲界众生对五欲生...悲心。  六、大缚众生:“大缚”,指被恶见大束缚。“大缚众生”是指外道。外道被紧紧束缚在各种我见、我所见的恶见中,以颠倒邪见的束缚无法趣向解脱,也是可悲众生。  七、食毒众生:“毒”指有漏禅味。贪著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3567512.html
  • 什么是佛教的法清净?

    的佛法,甚至要恒时不断修习,这样的人其身清净的程度,不如一般凡夫,怎麽可能是佛菩萨的转世呢? 香清净与味清净,凡是对於香与味有所贪著,就已经不清净了,菩萨转依心真如而修,渐渐而能得到香清净与味清净,这是从事相上说,心真如从不对香与味有所贪著,是真正的清净,这是从理上说,若能从事上及理上都能令自己的香清净与味清净,则是入了菩萨位的菩萨了。 经云:“尔时世尊在大众中,为诸菩萨说一切法自性清净实相般若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1676693.html
  • 如何正确发心—认识菩提心(3)

    戒备状态,修行就很容易相应。   出离心的发起,是出家修行的基础。那么,究竟是要出离什么呢?就是对生死的出离、对世间的出离、对五欲六尘的贪著的出离。真正的出离包括两个方面:一是外在的出离,一是内在的出离。外在的就是世间的五欲六尘,内在的就是对五欲六尘的贪著及由贪著引起的凡夫心。所以说,我们要出离的不仅仅是环境,更是自身的凡夫心。事实上,出离环境的目的,正是为了出离对环境的贪著及由此引起的凡夫心。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菩提心|出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08442333574.html
  • 观世间如幻

    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,只要能真正了达□事如幻,能起慈心成就眷属的健康,自己不贪著□乐,且坚守正□而不行邪□,则□事对修行应不会成为障碍,当然,要如何能不著□乐必须用一些方法,一般人是不容易做的。假观适合深入世间渡生的修行者,因为要入世间就必须要了解世间各种现象,否则如何与众生接触?我们要随时以空慧观诸法性空如幻的本质,要在世间作如幻用、如幻工作、如幻渡生及如幻修行,决不可贪著世间诸相,包括贪著各种财...

    紫虚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1845643.html